中学生科技网 www.zxskj.com 您的位置:首页 > 大百科 >
阅读文章

中国古代的共振实验及应用

[字体: ] [ 中学生科技网 | 时间:2006-05-28 09:03 ]

  什么是共振?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在声学中也称共鸣,一个物体振动的时候,另一个物体了随着振动。发生共振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频率一定相同或简单的整数比。
  我国人民早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进行研究共振原理了。我国《庄子· 杂篇·徐无鬼》中,记载着西周时代一个叫鲁遽的人做的共振实验。他把两把瑟分别放在两个房间,将其中一瑟某弦弹一下,隔壁那具土瑟上同样的弦也会发声,音律相同,他又改变实验方法,将瑟乱弹一气,结果出来很多泛音 ,另一具瑟上的每根弦都或多或少地应声而动。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共振实验。
  东汉以后,三国纷争年代,有一天,魏都洛阳宫殿前面的一口大钟,突然无缘无故地鸣响起来。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以为是不祥之兆,魏帝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事情传到青年张华耳中,只见他从容说道:“那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不过是因为四川铜山有山崩发生,因而引起宫中大钟相应自鸣罢了。”当时崇尚迷信,张华的科学见解和者盖寡。几天以后,四川的消息传来,正是洛阳宫钟自鸣的那个时辰,蜀中发生了一起铜山崩塌事件。张华的预言应验了,从此名声大振。又有一天,一个人来向张华请教,说是他家有个洗澡用的大铜盆,每日早晚总会嗡嗡作响,就象有人在敲打一样,也不知什么缘故。张答道:这只铜盆和洛阳宫中大钟的音调相谐,宫中每天早晚都要撞钟,所以使铜澡盆有声相应。张华还告诉他只要把铜澡盆锉掉一点,使它变轻了,便不会再作响。那人照着去办,果然就不响了。张华在那时就懂利用共振原理,消除共振的办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做的共振实验是别出心裁的。他把剪成的一个小纸人挂在一根弦线上,弹动可以发生共振的弦,纸人就跳跃颤动,弹动别的弦,纸人却不动。这个实验比欧洲所做的同样实验早好几个世纪。15世纪,意大利的达芬奇者开始做共振实验,直到17世纪,牛津的诺布耳和皮区特者以所谓的纸游相当于纸人一样的东西实验,来证明弦线的基音和泛单的共振关系。
  我国对共振原理也早有所应用。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大动干戈。战争中的攻城技术花样不少。地道战术是很厉害的一招。为了识破敌人挖洞攻城的阴谋。墨家利用声学知识想出了一个办法,守军在城内沿城墙根约每隔6米挖一口井。深约3米左右。让陶工烧制坛子,有耳朵灵敏的人日夜值班,并将耳朵贴在坛口侦听。如果敌人正在挖地道,通过坛中的声音就能觉察。这种方法不仅能判断敌人否在挖洞,还能从不同的坛口的声音确定声源方向。即地道的大致方位。这个方法很有声学理论根据。因为敌人挖地道的声波经同地下传到坛子,坛子内空气柱发生共鸣,再引起坛口蒙皮的振动,因此声音就大了。

点击:
标签: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1 中学生科技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014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