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技网 www.zxskj.com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阅读文章

解读05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人骨架7400年不腐

[字体: ] [ 中学生科技网 | 时间:2013-01-23 11:40 ]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揭晓。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等10个项目从初选入围的2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这些遗址涵盖了从新石器时期到北魏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跨度超过8000年。本报采访权威发现者予以解读。

9000年前神秘石雕人像 鼻嘴合一

考古发现: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入选亮点:迄今为止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遗址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介绍,他们在第6文化层还出土了一件距今9000年以前的石雕人首。该石雕人首高7.6厘米,玄武岩质砾石,运用钻、刻、掏挖等工艺成型,造型朴素,从面部结构看很粗犷,五官的把握不像现在的人那么准确。

王海明根据这个石雕人首的结构发现,这个石雕人首的额头部分占了整个面部结构的近一半,两个眼睛也是对称的,但是它的鼻子、嘴巴是合在一起的。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可能不是很像,当时能分清额头、眼睛、下巴、脸颊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王海明认为,当时雕刻这个石雕人首的人,是利用了一块比较适合做人首的鹅卵石,这也充分说明当时的人,对材料的选择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考虑。额头、脸颊这些基本的特征是自然的,但是从这个石雕人首的痕迹上可以看出,眼睛和鼻子是人工雕刻的。

那么这个距今9000年的石雕人首与后来发现的人首有何不同呢?王海明告诉记者,这个石雕人首从整体上看还很像,但是如果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各部分的比例就不是那么准了。这个石雕人首,只能是从大的方面反映出它的原始意义。也只有当时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这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人对事物的认识程度。

“这个距今9000年的石雕人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王海明说。

商代稻米颗粒短胖 疑为变异

考古发现:贵州威宁中水遗址

时代:商周

入选亮点:西南地区发现的最早旱稻农业实物遗存

以鸡公山遗址为代表的中水史前遗址群的发掘,使贵州第一次发掘出功能较为全面的山区史前聚落遗址。

有意思的是在鸡公山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们还发现了大量水稻标本,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合荣介绍,在鸡公山遗址发掘的300多个坑中,80%以上的坑都有水稻颗粒出土。张合荣介绍,遗留的这些稻米的存放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稻草的形式捆在一起,另一种是把稻米做成熟饭团以后,在祭祀活动的时候,将其焚烧。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发现,这些稻米颗粒短胖,而且特别矮小。比现在人们在水田种植的粳稻还短小,粳稻本身就比其他的稻种要短小。而这种稻米比粳稻还短小,不像是水田种植的,专家认为它很可能是旱稻。除此之外,专家们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稻米在云贵高原的环境下发生了变异的现象。但目前对这种稻米的确切说法还没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

人体骨架历经7400年不腐

考古发现:湖南洪江高庙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入选亮点:对追溯我国宗教祭仪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眼里村,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大面积的发掘出土的陶器和宗教祭祀艺术品在工艺上可以与北方陶器相媲美。

除此之外让人更惊奇的发现是,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具距今约7400多年的女性人体骨架。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刚介绍,这具骨架保存完好,呈“侧身屈肢”姿势,右手托着右腮、下巴,左手自然地夹在向后弯曲的两腿之间。骨架的盆骨较大,骨骼纤细,牙齿磨损较大,因此可初步断定该骨架系成年女性。骨架的长度是153厘米,专家估计此人生前的身高应该在160厘米左右。

可是为什么这具骨架经历7400年的时间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呢?贺刚认为,这可能与高庙文化遗址属于贝丘遗址相关,因为贝丘遗址含有大量的贝壳等钙制矿物,对人体的骨骼有防腐、固化的作用。

目前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准备对骨架做DNA鉴定,以判断其属于蒙古人还是马来人种。贺刚认为,这具骨架的发现对研究新石器时期的丧葬风俗、人种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阅读: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1 中学生科技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01441号-2